|
理化檢驗
No.
|
檢驗項目
|
檢驗依據
|
1
|
容量分析
|
《中國藥典》一部/二部
|
2
|
外觀性狀
|
3
|
氨
|
《中國藥典》二部
|
4
|
易氧化物
|
5
|
不揮發物
|
6
|
氧含量
|
7
|
轉移因子生物活性
|
國家藥品標準化學藥品地標升國標
|
8
|
胸腺肽生物活性
|
9
|
電導率
|
《中國藥典》四部通則
|
10
|
一般鑒別
|
11
|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
12
|
紅外分光光度法
|
13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14
|
紙色譜法
|
15
|
薄層色譜法
|
16
|
高效液相色譜法
|
17
|
氣相色譜法
|
18
|
液相色譜-質譜
|
19
|
多糖的分子量與分子量分布
|
20
|
溶解度
|
21
|
相對密度
|
22
|
餾程
|
23
|
熔點
|
24
|
凝點
|
25
|
旋光度
|
26
|
折光率
|
27
|
黏度
|
28
|
pH值
|
29
|
氧瓶燃燒法
|
30
|
乙醇量
|
31
|
脂肪與脂肪油
|
32
|
維生素A
|
33
|
氯化物
|
34
|
硫酸鹽
|
35
|
硫化物
|
36
|
硒
|
37
|
氟
|
38
|
氰化物
|
39
|
鐵鹽
|
40
|
重金屬
|
41
|
砷鹽
|
42
|
銨鹽
|
43
|
干燥失重
|
44
|
水分
|
45
|
熾灼殘渣
|
46
|
易炭化物
|
47
|
殘留溶劑
|
48
|
溶液顏色
|
49
|
澄清度
|
50
|
可見異物
|
51
|
注射劑中不溶性微粒
|
52
|
粒度
|
53
|
崩解時限
|
54
|
融變時限
|
55
|
溶出度
|
56
|
釋放度
|
57
|
含量均勻度
|
58
|
最低裝量
|
59
|
高分子結合物測定
|
60
|
重量差異(裝量差異)檢查
|
61
|
溶散時限
|
62
|
金屬性異物
|
63
|
溶化性
|
64
|
沉降體積比
|
65
|
外觀均勻度
|
66
|
分散均勻性
|
67
|
滲透壓摩爾濃度
|
68
|
發泡量
|
69
|
片劑脆碎度
|
70
|
藥材及成方制劑顯微鑒別
|
71
|
灰分
|
72
|
酸敗度
|
73
|
農藥殘留量
|
74
|
注射劑有關物質
|
75
|
甲醇量
|
76
|
浸出物
|
77
|
鞣質含量
|
78
|
桉油精含量
|
79
|
揮發油
|
80
|
不溶物
|
81
|
含膏量
|
82
|
總固體
|
83
|
耐熱性
|
84
|
鉛、鎘、砷、汞、銅
|
85
|
膨脹度
|
86
|
結晶性
|
87
|
羥丙氧基
|
88
|
甲氧基
|
89
|
維生素D
|
90
|
貼劑粘附力
|
91
|
二氧化硫殘留量
|
92
|
黃曲霉毒素
|
93
|
2-乙基己酸
|
94
|
蛋白質含量
|
95
|
合成多肽中的醋酸
|
安全性檢驗
No.
|
檢驗項目
|
檢驗依據
|
1
|
無菌檢查
|
《中國藥典》四部通則
|
2
|
微生物限度
|
3
|
熱原檢查法
|
4
|
降壓物質檢查法
|
5
|
溶血與凝聚檢查法
|
6
|
過敏反應檢查法
|
7
|
異常毒性檢查法
|
8
|
細菌內毒素檢查法
|
9
|
注射給藥部位刺激性試驗
|
《藥物刺激性、過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藥監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