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瑞瑪“實驗動物模型與藥物評價”專欄九 | 大鼠支氣管哮喘模型的病理學評價來源:普瑞瑪 時間:2023-11-02 11:06:30 瀏覽:753
1.概述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簡稱哮喘,是由多種炎性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參與的以氣道慢性炎癥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以氣道高反應性、肺部炎癥及氣道重塑為主要特點,炎癥使氣道可逆性狹窄并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1]。 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癥狀;常在夜間及凌晨發作或加重,同時伴有可變的基礎氣流受限和氣道高反應性;隨著病程的延長可導致氣道結構的改變,即氣道重塑[2]。 2.造模方法 本公司采用雞蛋清白蛋白,成功復制了大鼠支氣管哮喘模型。選取檢疫合格的SPF級SD大鼠20只,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8只)和模型組(12只)。模型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4%雞蛋清白蛋白(OVA)0.5mL/只,同時腹腔注射2%的Al (OH)3 0.5mL/只進行致敏,1次/周,共兩次,正常對照組大鼠僅腹腔注射2%的Al(OH)3 0.5mL/只,并于致敏第15天將模型大鼠置于小動物口鼻暴露染毒系統,將2%雞蛋清白蛋白溶液霧化后,以20g/cm3氣溶膠吸入激發30min,每周1次,共三次,以誘導哮喘發作。造模后動物出現呼吸心率加快、擺頭、打噴嚏、點頭呼吸時有聲響、持續抓鼻孔、咳嗽、煩躁不安等表現說明哮喘模型成功建立[3]。 3.一般狀態觀察 記錄實驗動物的一般狀態,確定實驗動物是否產生支氣管哮喘癥狀。正常對照組大鼠未見異常反應;模型組大鼠可見有點頭樣喘息、口唇紫紺、煩躁、易激惹、搔鼻、弓肩聳肩、抓耳等表現。反復激發后,體重增長緩慢,毛發欠光澤,精神狀態差。 4.樣本采集及處理 各組大鼠腹主動脈放血安樂死,取支氣管和肺臟,置于10%中性福爾馬林溶液固定,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 5.病理學評價標準 以送檢組織的形態學改變為基礎,建立了相關病理學評價標準[4]。建議在200倍光鏡下觀察,隨機選取3~4個形態規整的支氣管橫斷面,直徑約100~200μm進行觀察。肺組織HE染色表現為支氣管管腔變狹窄,管腔內黏膜皺褶增生、上皮細胞脫落、腫脹,肺泡及肺組織結構破壞,支氣管及血管周圍大量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炎癥細胞浸潤等典型的哮喘病理學改變。HE染色評分標準詳見表1。
6.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 正常對照組動物:肺泡及細支氣管結構基本正常(圖A),支氣管管壁無明顯增厚、管腔尚規則、黏膜上皮及固有層未見炎性細胞浸潤,氣道平滑肌未見明顯增厚(圖C)。 模型組動物:肺泡、細支氣管結構紊亂,肺泡壁增厚,細支氣管管腔變狹窄,管腔內黏膜上皮增生形成皺褶,上皮細胞腫脹、脫落,細支氣管及血管周圍大量炎癥細胞浸潤(圖B)。支氣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支氣管固有層大量炎性細胞浸潤;管壁平滑肌明顯增厚(圖D)。
7.參考文獻 [1] KIRBY T.Respiratory disease advocate living with severe asthma[J].Lancet Respir Med,2022,10(2):132-134.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20, 43(12):1023-1048. [2] 陳奇.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4] 任雪交,黃巍,邱菲菲,等.支氣管哮喘動物模型研究的文獻分析與評價[J]. 實驗動物與比較醫學,2022,42(1):74-80
|